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一、消费电子产业概述
消费电子是指供消费者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和节能设计等优点。根据功能不同,消费电子产品可分为娱乐产品、通讯产品、家庭办公产品等三大类,且其外沿不断扩展,白色家电、婴儿家具等已逐渐纳入到消费电子范畴,单一产品的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二、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要依托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电子产品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产品消费新增长点。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
1、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包括多个环节,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和服务等。上游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显示屏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中游生产制造的成本和产品质量。下游销售和服务环节主要包括各种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
2、消费电子行业上游产业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电子产品和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锂电池作为电子产品和新能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消费锂电池出货量为48GWh,较上年减少11.11%。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消费锂电池出货量情况也将不断变化。
四、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
目前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17-2022年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收入总体稳中有升,2022年市场收入略微下降至10566.9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年市场将回升至10794亿美元。随着5G迭代、人工智能、新材料工艺等技术融合,消费电子各领域产品有望迎来新一轮升级,预计未来市场重启温和向上。
2、全球消费电子细分产品—VR/AR
随着人们对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VR/AR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游戏、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VR/AR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据数据,2022年全球VR/AR出货量分别为986万台和42万台,预计到2023年全球VR、AR出货量为1250万台和80万台。
五、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现状分析
1、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电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2022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到约18649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增至19201亿元。
2、中国消费电子细分产品——智能手机
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多样化,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7亿部,较上年下降了16.3%。预计2023年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95亿台。
六、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格局
1、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格局
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非常激烈。在全球范围内,Samsung、Apple、小米、OPPO、VIVO等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寡头竞争的格局。除了手机市场,消费电子行业还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中,Apple、Samsung、华为等品牌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消费电子行业重点企业营收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专注于智能硬件、电子产品、芯片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通信、金融、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9月小米在《2023年中国消费电子出海品牌十强榜单》以96.07分的金榜指数位居榜单第1名。
七、消费电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将更加智能化和互联化。例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将更加普及,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电子产品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例如,通过定制化的设计、颜色、功能等,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消费电子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例如,与医疗、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将推动消费电子产品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