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煤炭行业遇空前“减碳”压力 控煤是大势所趋

|
2016年01月19日 09:43:32
|
20860 浏览
|
  这个冬天,京津冀地区雾霾频繁袭扰,应急警报多次拉响,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心肺之患”,供暖季变成雾霾季,让人们对煤电又多了一层“忌惮”,让煤炭行业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减碳”压力。

  在新的环保要求下,煤炭行业将何去何从?专家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煤炭行业在我国仍将是支柱能源,但应适当控制其增量,令其逐渐让步清洁能源;超低排放技术革新将是其未来主流发展方向;同时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协助能源结构调整也将成为其新的价值定位之一。

  控煤是大势所趋

  我国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但总量仍近40亿吨;全球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30%,而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却高达66%。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还停留在将近100年前世界能源结构的水平上。这种差距的确令人忧心忡忡,但也意味着空间和机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说,“APEC蓝”的常态化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关键在于决心和措施。

  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释放出控煤信号: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原则上从2016年起3年内暂停新建煤矿项目审批。

  但是,能源结构调整绝非朝夕之功。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超过90%,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既有经济性的考量,也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现阶段煤炭仍然不得不用,如何“用好煤”成为关键。专家指出,一方面,“用好煤”是指要用“好”的煤。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商品煤的质量管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表示,要严格限制高硫、高灰劣质煤生产使用。对尚未开发的高硫、高灰煤要暂停煤矿项目核准,已投产的要减少产量,立足就近销售,不得长距离运输。

  另一方面,“用好煤”是强调“好好用煤”,真正做到清洁高效。“我国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7亿吨的散烧煤,散烧煤关系供暖、供热,关系民生,其最佳的替代就是电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专家左前明说,发达国家将80%以上的煤炭转换为电力,而我国只有50%,要进一步提高电能的消费比例和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

  发展超低排放火电

  “煤炭是在人类利用自然形态能源后,所选择的高载能能源形式。”中电联部门主任薛静说,我国工业化阶段还没完成,结合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煤电的高载能特性,现阶段煤电是其他能源不可取代的。

  专家认为,实施电能替代、集中供热,能有效防止劣质煤散用,解决污染排放监管和控制难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余春平介绍,我国目前燃煤发电除尘、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达到99.9%、95%和80%以上,污染控制水平远超其他煤炭消费行业。若进一步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可以达到甚至低于燃气发电的排放限值。

  此外,煤电也是当前可利用成本较低的能源。据左前明测算,同等热量的煤炭价格是燃油的1/9,天然气的1/4,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1/2和1/4,核电的1/3左右。

  煤改电、集中供热等工作正在推进,但由于成本和交通等条件限制,我国一些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不得不使用散煤,想办法让百姓用上优质煤就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一些地方正大力推广洁净型煤,与传统散煤相比,燃烧后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都可大幅减少。河北计划到2017年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及周边农村居民用煤和农用煤全部实现洁净型煤配送,农村燃煤清洁利用和替代90%以上。

  但洁净型煤的推广并不容易。左前明认为,有效推广洁净型煤的应用,要靠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这也是国家政策方向。2015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降价金额将用于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

  给煤制油“续命”

  “发展煤制油、补充油品缺口,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兖矿集团副总经理、未来能源公司总经理孙启文表示。因涉及能源安全,在技术路径上,煤制油企业大多选择了自主研发,以摆脱外国制约。

  众所周知,我国富煤贫油,石油资源缺乏。2014年,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当年生产量加上净进口量)超过5.18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0%。把煤转化为油的技术契合我国富煤贫油的能源格局,有利于能源安全。

  专家表示,耗水量大、污水处理难、碳排放多等煤制油的先天短板已不是问题,通过技术改进已逐步解决。从能源安全考虑,煤制油应当“续命”;从市场现状来看,要让煤制油企业活下去,还需为其生存环境“加点油”。

  煤制油,原料是煤,产品是油,产出率大致为3.6∶1。在煤价低迷、煤矿自有的前提下,油价就成了左右煤制油企业喜忧的最重砝码。2014年前,油价高位运行,煤制油企业获利颇丰;油价走低后,企业生存困难。孙启文表示,兖矿榆林项目每吨油品生产成本在1900元左右,但是加上税费负担,完全成本要到3300元/吨。据神华集团介绍,过去税负占煤制油项目收入的比例在20%——23%,而税率调整后已升至33%。

  对此,孙启文建议我国可以借鉴南非的做法,油价高时,对煤制油企业正常征税;油价低时则适当减免,让企业渡过难关。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也曾表示,要考虑煤制油与石油在稀缺性和清洁度上的不同,研究适用的消费税。可建立“煤制油国家产能储备机制”,运用油品消费税手段以丰补歉,稳住一定规模的煤制油产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建议,煤制油技术应向高端产品发展,生产航空煤油,因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仅靠天然油生产无法满足该行业的油品需求,这为煤制油企业提供了难得商机和巨大的市场;生产高端润滑油,因为一般的天然油还不能用于生产高端润滑油,而煤制油可以做成非常好的润滑油;煤制油可以做成凝固点非常高的特殊蜡,作为洗涤剂原料,分享日用品巨大的市场份额。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