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01 2024回顾
2024年,新能源汽车依然带领着中国汽车产业狂飙。在这风起云涌的1年中,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以下几件标志性事件尤为值得关注:
①自主品牌崛起: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70.1%,历史上首次突破7成。在新能源汽车零售方面,中国品牌占比更是超过90%。此外,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也有望占据7成份额。这一数据背后,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卓越表现和精准的市场策略,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新的高峰。
②“大逃杀”开始:开年,曾经被视为造车新势力高端代表的高合汽车突然爆出停产停工的消息,虽然后续重整消息不断,但时至今日仍未起死回生。到年尾,吉利、百度“强强联合“打造的极越汽车也爆雷,大批员工突然失业。从爆雷开头到爆雷收尾,2024年俨然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爆雷“元年”。
③电池技术再突破:今年固态电池技术迎来关键突破鹏辉、中航、亿纬、宁德、国轩等多家电池厂商全固态电池产品已经进入试制实测状态,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不过从试制到上车依然需要时间,大部分厂商公布的大规模量产时间都在2026年之后。
④出海风险激增:年终,欧盟宣布在10%进口关税基础上,额外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35.3%的临时反补贴税。其中,上汽集团35.3%、吉利汽车18.8%、比亚迪17%、特斯拉7.8%,其他合作企业为20.7%,未合作企业一律为35.3%。虽然年底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称接近与中国达成取消关税的决定,但当前国际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出海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02 2025回顾
总结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典型趋势,结合前瞻产业研究院26年来对产业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们认为,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会呈现以下特征
①产业继续扩张:2025年,智能化、车联网技术、云计算等领域的进展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会继续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潜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3200万辆,要达到这一预测目标,未来几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需要以18.60%的年均复合增速发展。结合预测情况,前瞻测算,到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8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有望保持在60%以上。
②支持政策可能减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能在2025年出现减弱,首先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成熟后已经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免交燃油相关税费给地方道路维护带来的现实压力,目前全国普通公路的养护资金需求约为6000亿元,缺口约3000亿元。在现实财政压力下,短期内部分地区购车和置换补贴“可能不会延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或将增加道路养护相关税费。
③出海加速: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将达到600万辆,连续第2年蝉联全球汽车出口冠军宝座:在部分市场,比如南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猛增40%,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汽车出海热潮仍在迅猛增长。2025年,随着名爵、长城、长安、比亚迪、哪吒、埃安的海外工厂陆续扩产,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④核心技术突破: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被视为首部针对私人乘用车的L3立法,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下半场。华为、理想、蔚来等厂商均已宣布L3试点节点,被法规压制的自动驾驶将进入真刀真枪的技术比拼阶段。与此同时,经过1年摸索,半固态电池将搭载在智己、名爵等品牌车型上大规模上市。针对部分低温场景,以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为代表的锂钠电池混用方案有望带动钠离子电池规模化上车。
④氢能爆发: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然而,截至2024年8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约25903辆,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制定的2025年5万辆目标相差近一半。2025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4年示范的最后一年,各地势必会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03 入场机会
①超充基础设施
2024年,深圳成为全球第1座充电枪超过加油枪的城市,年内预计建成1000座超充站形成”600米充电圈”。超级充电站的建设将显著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解决消费者对于续航的焦虑。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超充的需求与日俱增。据悉,2023年起,高端超充车型密集上市,2023年6月统计上市40余款,2024年5月已超140余款,有行业机构预测,到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将超1300万辆,预计在高速公路、城市核心区域等交通枢纽地带,将迎来更多超充站点的布局。
②换电基础设施
在解决电池续航的焦虑之外,“换电”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一条重要道路,正逐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12月,宁德时代官宣加入换电阵营,发布2种标准电池块,联合长安、广汽、北汽、五菱、一汽推出10款换电车型,并计划在2025年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站点1万个。
“宁王”入局,预示着换点模式的春天到来。2025年,换电模式有望在特定的城市与场景中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出租车、物流车辆等商用车领域,换电技术将成为解决电池长时间使用和高频充电的理想选择,
③氢能技术及应用设备
从氢能源产业的整个链条来看,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的各个环节处于均衡发展状态,每个领域都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不过短期来看,占据着核心的位置的制备环节将迎来相当大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国家年末出台《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应用实施方案》,并且去年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制氢装备的价格都出现了超预期下降的情况下,绿氢拥有巨大的产业机会。
前期绿氢项目将集中落地将在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发电成本低的地区,从已开工未招标项目看,新疆和内蒙古是绿氢项目建设的主要地区。绿项目招标还将带动制备设备需求,已开工绿氢项目产能对应制氢设备需求超过12GW,为目前落地项目的12倍。
对于暂时不具备大规模绿氢制备条件的地区而言,可以率先布局能应用场景以及相关产业,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绿氨或绿醇等储能方案、航空燃料、船运燃料等,以加速绿氢的渗透应用。当前应用领域重点是燃料电池汽车,如前所述,2025年有近1倍的增长压力。在这一过程中,燃料电池汽车内核心零部件为首要受益环节,值得重点布局。
④下沉市场蓝海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三线以上的城市渗透率已达到40%左右,一线城市大多已超过50%因此在渗透率提升上相对而言在放缓,而在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35%,五线城市更是低于30%,相比一二线城市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以来,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已经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渗透率增幅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
除了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外,下沉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在车企重点布局的一二线城市,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保需要专业化技术,同时也是车企通过特色服务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短期内不会开放给社会化化门店。但在下沉市场,车企布局能力有限,而维保的客观需求在扩张,有望成为新能源时代汽车后市场的主要空间。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不仅在技术层面不断突破,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积极推进相关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速充电站、换电站的布局,同时鼓励绿色能源的投资与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把握技术创新的机遇,更要注重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尤其要紧跟市场变化,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推出更加智能、环保、价格合理的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