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Mysteel结合2023年至今年4月我国对欧盟出口新能源汽车及我国自主车企对欧盟出口数据对关税对铝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下:
2024年1-4月我国出口至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同比下降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3.48万辆,同比增加61.4万余辆,增量主要体现在东南亚、南美洲、大洋洲及欧盟;对欧盟出口约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30.1%,占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83%;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出口同比增加约11.67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量的19%。
从数据来看,欧委会在2023年9月宣布了发起对中国车企的反补贴调查后,我国对欧盟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已出现下降趋势,2024年1-4月我国出口至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同比下降18.7%,但受出口至南美洲增量拉动,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仍同比增加27%,欧盟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也由去年的30.1%降至25.1%。
中国自主车企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出口占比有限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出口量为52.24万辆,其中中国自主车企对欧盟销售量为15.328万辆,占我国对欧盟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近30%;而另外70%出口量由在我国建厂的外资汽车品牌贡献,比如特斯拉等。
2024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出口量为16.55万辆,同比下降18.7%,占我国对欧盟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22%左右,占比也有所下降。其中1-4月中国自主车企对欧盟销售量为3.64万辆,同比下降10.79%。期间,中国自主车企对欧盟销售量中,上汽集团占55.5%,比亚迪占20.73%,吉利汽车占18.67%。
从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来看,中国自主车企均涉及临时关税的加征,而特斯拉获得了单独计税的资格,但欧盟并未透露具体税率是多少。
备注:反补贴税是在现行关税基础上另加。目前是申诉期,临时税的具体执行税率需等待7月4日公布。
事件影响分析
从欧盟的问答摘要来看,“预披露仅限于告知有关各方临时反补贴税的水平。任何可能追溯征收的进口关税,如已在实施临时措施之日前90天(如2024年4月5日)登记在案。任何可能追溯征收的进口关税,如在实施临时措施之日前90天(如关税于2024年7月5日生效,则追溯至2024年4月5日),将在调查的后期阶段处理,调查将决定是否满足追溯征税的法律条件。”这意味着考虑关税追溯的影响,预计5月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出口量的同比降幅会大于1-4月水平。
我国自主车企方面,从出口分布来看,2024年1-4月中国自主车企对欧盟出口量占其总出口量的近44.5%,欧盟对中国自主车企来说仍是重要的市场,中国车企出口利润尚可,且在欧洲有投资布局。在我国生产的外资品牌方面,从1-4月数据来看,外资品牌自我国对欧盟出口量同比下降21%,大于我国自主车企对欧盟出口下降10.79%的幅度。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外资品牌占比较高,本次特斯拉获得了单独计税的资格、且特斯拉柏林工厂的扩产计划仅刚获批准。
则整体来看,若欧盟目前公布的规则对我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预计在2024年影响我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出口量同比减少10-13万辆,影响用铝量约2-3万吨之间。
从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来看,虽然对欧盟出口量有所减少,但对南美洲出口量有所增加。从明细来看,去年1-4月我国对巴西及墨西哥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在1万余俩,今年1-4月提高到10.5万余俩,已超过去年全年对上述两国出口量水平,其中我国自主车企对其出口量不到2.7万吨,更多出口增量来自在我国生产的外资品牌。因此,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在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提升过程中,上述反补贴税预计对新能源汽车的用铝需求影响有限,难改增势。
后续展望
一方面,目前仍处于申诉期,最终欧盟对各企业的反补贴税率需看最终公布数据,且目前核算的影响量中,自我国出口的外资企业占比较高,仍需关注这些品牌的反补贴税率。另一方面,目前仅是临时税,在11月欧盟成员国最终投票结果出具之前,企业仅提交保证金,若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5个成员投票反对,同时它们代表的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65%,则关税无法实施。在11月投票结果出具后,还需关注当地对现行10%基础关税的态度,会否有提高的计划。
整体来看,多部门已表示对欧盟征收这一反补贴税的反对,欧盟内部也不乏反对声音。中国电动车出口的优势仍在,且车企除了在欧洲布局以外,在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等多地均有投资项目,随着我国车企在海外工厂产量的逐步提升,关税的影响将逐步下降。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