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节能降碳路线明确,有色金属迎来新交易机会?

|
2024年06月07日 14:43:05
|
75798 浏览
|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那么,《行动方案》对有色金属行业作出哪些具体部署?各品种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期货日报记者采访多位市场人士,以期进行全方位解读。


铝行业是重点实施对象


据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有色研究员孙伟东介绍,《行动方案》对铝行业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二是从严控制氧化铝冶炼新增产能;三是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四是到2025年年底,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五是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六是到2025年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


《行动方案》一度引发铝价大幅上涨,氧化铝市场也有一定反应。究其原因,新湖期货有色资深研究员孙匡文解释,铝行业能源吨耗较高,吨铝平均电耗在1.3万千瓦时以上,是有色金属行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也是节能降碳行动的重点实施对象。


中信期货有色与新材料组首席研究员沈照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电解铝作为高耗能代表,其产能控制和能效提升是节能降碳的关键。《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需达30%,且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需超过25%,这对行业构成双重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产能置换的严格执行意味着电解铝产能扩张将受到限制,产能“天花板”效应明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无序竞争;另一方面,能效标杆的设立要求电解铝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如采用铝水直接合金化等先进工艺,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而且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对行业和市场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它直接降低了电解铝的铸锭率,减少了二次重熔能耗,是实现能效提升的关键途径。这一转变在降低全行业能耗的同时,也将对期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铝水直接合金化后不易形成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的铝锭,期货市场的可交割品数量可能会减少。”沈照明说。


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研究员江露表示,《行动方案》对减排二氧化碳提出了约束性指标,电解铝作为有色金属板块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未来的碳控成本将提升,进而增加电解铝生产成本。同时,《行动方案》提到,铝水比例提升至90%,铝锭供应将进一步减少,未来铝锭供应偏紧问题仍然存在。


《行动方案》还提到,到2025年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孙匡文表示,这是从源头降低铝产业碳排放量,因为再生铝单位碳排放量仅为电解铝的5%左右,而将传统能源转为可再生能源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降碳问题。


关键是,江露认为,《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电解铝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占比为20%。近年不少电解铝企业完成技术改造,这一比例预计有所下滑,具体还要看后续政策的实施情况,不排除电解铝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进一步收缩的可能,但目前整体评估下来,减产的概率较低。


看向氧化铝,孙伟东表示,《行动方案》针对氧化铝的内容落在“严控氧化铝新增产能”。电解铝产能有严格的“天花板”限制,氧化铝需求又存在明确的瓶颈,按照电解铝运行产能的极限4500万吨简单估算,国内氧化铝最大需求为9000万吨。


而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已经达到10342万吨,运行产能为8520万吨,开工率仅为82.3%。这意味着氧化铝产能充足,《行动方案》的提出并不会扭转这个局面。不过,由于未来几年国内还有大量氧化铝新项目计划投产,故本次《行动方案》实施后,氧化铝新项目的投产面临一定阻力。


沈照明表示,作为电解铝行业的上游,氧化铝行业产能一直备受关注。《行动方案》对氧化铝新增产能的严格控制,以及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能效标准的设定,体现了氧化铝市场整合的决心,虽然短期内对行业的影响中性,但长期将促进氧化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革新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效产能,提高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和环境友好度。


总体来看,孙匡文认为,《行动方案》将有力促进铝产业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对产业链尤其是上游氧化铝和电解铝向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短期市场的供需影响则相对有限。


就价格走势而言,江露表示,《行动方案》和房地产新政从供需两端发力,短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更大,资金获利出场后铝价小幅回落。中期来看,在宏观情绪转向前,铝价仍将偏强运行。


引导铜行业优化冶炼产能布局


孙匡文表示,《行动方案》提到严控铜冶炼新增产能,有助于改善国内铜原料短缺现状、缓解炼厂经营压力,但短期对铜供应影响不大。他认为,《行动方案》对铜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需求端,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增加将推动配套设施建设,为铜消费提供增长驱动。


在铜供应端,沈照明表示,《行动方案》明确,要严控铜冶炼新增产能。目前铜精矿加工费已跌至负值,部分原因是铜矿供应紧张和冶炼产能扩张,此次的政策导向有利于行业内部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对炼厂扩产计划的审批和监管,缓和原料供应偏紧预期,进而引导铜精矿加工费企稳回升。同时,《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铜冶炼能效标杆水平(根据2021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铜冶炼工艺能耗控制在260千克标准煤/吨)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该产能占比在2022年年底已经达到40%,再提升10个百分点的难度并不大。因此,《行动方案》通过严控新增产能和提高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边际强化对供应的约束。


在铜需求端,江露表示,《行动方案》提倡绿色用铜,为需求增量“添砖加瓦”。除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有待细化外,各地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有望刺激新能源车渗透率跨过“破壁期”,进而实现新能源车用铜需求向好。同时,到2025年年底,新型储能装机量较2023年的31.39GW有27%的增长空间,而2023年装机量同比增幅高达260%,在仅考虑铜、不考虑逆变器的前提下,未来两年新型储能领域实现600吨铜新增需求的目标相对温和,对铜价的提振效果偏弱。


整体来看,国泰君安期货首席分析师王蓉认为,《行动方案》将对铜市场产生三方面影响:一是高效优化冶炼产能布局,增强冶炼厂在矿冶谈判中的议价权。2024年3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铜冶炼企业座谈会,主要探讨产能等问题,在生产节奏、提高铜冶炼准入门槛及严控铜冶炼产能扩张方面达成一致,与《行动方案》提出的“从严控制铜新增产能”一致,有望遏制产能的无序扩张、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而促使国内冶炼厂在矿冶谈判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二是降低行业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年底,铜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能够降低行业平均生产成本、敦促企业实现更丰厚利润。三是提高再生比例,促进资源绿色循环。《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再生铜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低能耗,以及补充铜元素、弥补矿产资源“卡脖子”等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再生比例的提升将为铜供应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推动铅、锌行业长远发展


沈照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对于锌、铅等基本金属,《行动方案》同样设定了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目标,这对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低加工费是一剂“强心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实现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沈照明表示,能效达标要求促使行业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短期内可能会加剧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铅、锌等金属价格得到支撑,而长期来看,《行动方案》的实施有助于铅、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孙匡文看来,《行动方案》严格要求有色金属冶炼环节节能降碳,对锌冶炼具有较大影响,对铅冶炼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锌冶炼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3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5%;铅冶炼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4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0%。


数据显示,国内锌冶炼以湿法为主,碳直接排放量较少。按比例划分,铅、锌冶炼占到有色金属碳排放总量的7%左右。一般而言,锌电解直流电耗约2800千瓦时、交流电耗约3700千瓦时,占锌冶炼总成本的8%~10%。


“《行动方案》重申节能降碳目标,对目前供应紧张的锌而言,加重了市场对炼厂被迫减产的担忧。另外,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考虑到节能降碳的影响,以及锌冶炼厂的合金化生产趋势,在冶炼厂锌板被直接铸成锌合金,跳过了铸锌锭的步骤,也会减少可交割品锌锭的供应。”孙匡文说。


从需求端影响来看,江露表示,《行动方案》提出,加快风光大基地建设及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等;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他表示,目前镀锌需求主要依靠铁塔订单支撑,光伏订单虽有招标但鲜有落地,尽管《行动方案》短时间内难以对光伏、基建两大终端板块形成明显提振,但中长期角度考虑,2025年的硬性指标有利于锌消费稳定增长。


就价格走势而言,他表示,目前市场做多沪锌的逻辑在于供需矛盾,锌基本面“矿紧锭松”格局暂难改变。《行动方案》对锌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中长期需求上,目前市场仍处于宏观叙事尚未切换至实际需求阶段。


市场观察:从三方面部署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在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面,《行动方案》主要提到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


二是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三是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从市场反应来看,国泰君安期货首席分析师王蓉表示,《行动方案》一经发布,当日夜盘以沪铝为首的有色市场普遍上涨,资金的交易锚点集中在未来供应上。节能降碳无疑将抑制高能耗产品的产能利用率,2021年能耗“双控”的情景历历在目,短期市场情绪为沪铝盘面注入上行动力。


然而,她表示,《行动方案》对有色金属市场的影响不同于能耗“双控”的传导链条。2021年“能耗双控”下部分地区实行错峰用电等措施,直接从能耗强度和总量上进行把控,云南、湖南等地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开工率下调,供应端收缩的情况直接发生,迅速映射至供需平衡表边际变化上。


而《行动方案》提出的是2024年、2025年的目标,计划相对长远,并不会对当下市场产生瞬时影响。因此,市场情绪的持续性不强,最终有色金属板块回归相对平静状态。站在长远视角,她表示,《行动方案》中“优化产能布局、严控新增准入、推进节能降碳”三条要求主要对有色金属板块的铜、铝和氧化铝等品种带来较大影响。


综合评估来看,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研究员江露表示,《行动方案》短期内对有色金属板块的实质影响不大,目前市场做多逻辑在于供需矛盾,而《行动方案》对涉及品种的产量影响有限。《行动方案》主要影响有色金属的中长期需求,从设定2025年硬性指标的角度提振光伏、汽车、基建等有色金属下游需求。


除此之外,王蓉表示,《行动方案》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当中提及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以及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当中提及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气化交通枢纽等领域释放有色金属终端需求,尤其是刺激铜、铝、镍、锌等金属消费。总而言之,长周期来看,有色金属板块的供应端将朝着更优产能布局、更低能耗成本的方向迈进,需求端将受益于新能源及电气化的发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