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近期“一揽子”政策落地对市场情绪带动明显,多个城市新房访盘量、二手房带看量出现回升,但由于网签数据滞后,目前网签成交量改善尚不明显。
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比较活跃的二手房市场,虽然最近新房市场并没有太大起色,不过,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态,穿越周期,等到市场再次火热起来的那一刻。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房地产大周期依然看好。
房企称保持好心态
5月27日,上海多维度优化调整楼市政策后,广州、深圳率先跟进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利好。本次政策出台后,业内预测,一线城市楼市活跃度有望提升,核心区域销售去化或加速。
不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部分房企了解到,新房市场成交恢复还不太明显。北京某房地产公司销售团队负责人燕青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最近公司旗下楼盘销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政策力度还是太小,就楼市现状而言,新的政策得超预期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也有房企销售较好。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5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16184.5亿元,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上月继续收窄。5月份,典型企业如绿城中国、中建壹品等销售增长强劲。
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监管部门接连落地多项举措,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下限、取消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等。从相关机构透露的情况看,这些政策落地对市场情绪带动明显,多个城市新房访盘量、二手房带看量回升。通过比较5月份单月部分热点城市热销项目,主要带动销售的优势项目特点为好位置、好产品、性价比高。
从市场表现来看,虽然最近新政出台后,市场情绪明显提升,部分新房项目到访量、二手房带看量均增长,但由于新政落地时间较短,网签销售规模变化尚不明显,重点城市新房成交规模整体与4月基本持平,政策效果仍需要时间观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信心需要一点点地恢复,现在影响买房的因素也不完全是房票(购房资格)的问题,整体上还是跟大家的信心、购买力和经济的预期有关。”燕青说,“现在热点楼盘大幅降价还能有一点销量,其他项目销售都比较难。”
泰禾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在调整过程中,库存不少,现在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不高,对期房比较排斥。“在去库存方面,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量做成现房卖,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
“我们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态,穿越周期,等到市场再次火热起来的那一刻。不过,这个周期可能会比较长。”燕青对记者表示。
对房地产大周期依然看好
多弗控股集团原董事长助理兼地产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房地产市场还在深度调整之中,买房需求主要是刚性或改善性需求。开发商手里虽然有竣工没有消化的库存,但一般不想便宜卖。“如果便宜卖了,可能不但没还上债,还会造成更大的亏空。”
在张岩看来,房企去库存实际上是很难的。这就像购房者装修一样,买了新房装修之后,可能十年八年都不会重新装修了,在这段时间,不需要装修公司,也不需要房产中介了。因为我们盖的房子足够多了,没有以前那么多的买家,去库存难很正常。
谈及有关方面提出的收购商品房作保障房,泰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价格上打折太多,估计房企也很难支持。加上大部分项目的销售政策和去化方案都是债权人(资金方)说了算,价格折扣过大操作起来很难。”
“现在我们的货值可能还勉强覆盖债务。如果打折处理,缺口无法填补。亏本的话,一是金融机构不会同意,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保交楼就会落空。项目的工程款也要靠货值的变现来支撑。”该负责人表示,在去库存方面开发商自己的决策权比较有限。
中指研究院指出,随着近期多项房地产政策落地实施,市场有望加快筑底企稳。从房企来看,将加快营销。一是6月份房企将迎来上半年收官重要节点,预计推盘力度和销售力度都将加大。二是房企会加强促销,在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房企应加大促销力度,抓紧机会推动销售增长。
建诚智库首席研究员何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展望未来,政策导向更加清晰,在去库存、优增量的政策导向下,只要市场量价下行态势得不到缓解,更多大力度政策就会出台。基于最新政策导向及放松力度,预计2024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在8.5亿平方米-9.5亿平方米之间,同比降幅在16%-24%之间。
前绿城高管韩大为对房地产大周期依然看好。“我认为,对比上世纪二战后就完成城镇化的发达国家,现在中国才真正开始进入地产投资下半场。不要光看人居面积和套数,要看实际市场需求变化和供给关系,至少我看到真实的需求还存在,只不过在变化。”他说。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