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地产“缩表”,家装成房企竞争发展新赛道

|
2022年11月01日 17:44:34
|
22637 浏览
|
在家装赛道,房企能否真的抢占更大份额,甚至跃升行业龙头呢?

在地产“缩表”的当下,单纯依靠土地开发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不再丰厚。在激烈的竞争与发展中,房企不得不在地产这个“天花板”明显的市场之外,寻找新的赛道。

近日,皮阿诺引入保利发展旗下的保利资本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实际上,保利发展此举只是房企今年频频加码家装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就有美的置业与尚品宅配成立合资公司、金地于广州试点新房定制整装、中梁地产集团与京东居家展开战略合作等。

据中金公司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家装市场规模超2万亿,预计未来五年有望维持近两位数的复合增长。这个持续增长的万亿级赛道,成为激发房企再度争抢的“蛋糕”显然并不令人意外。

这一曾被视为“地产+”业务的板块,终于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地位。为此,房企开始调整布局,由此前的泛家居化发展模式逐渐转向精细化发展模式。

企业.jpg(图片来源于拍信创意,侵删)


不过,在家装赛道,房企能否真的抢占更大份额,甚至跃升行业龙头呢?

头部房企加码细分赛道

房企布局家装领域并不是新鲜事。但和初涉赛道时的浅尝辄止不同,在经历市场起伏之后,房企开始调整前进的步伐。

如今,在切入家装赛道时,房企改为深入探索更为精细化的发展,专注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不再毫无目的地全面出击。不过,在布局上不同企业也表现出不同的偏好。

其中,有些房企专注于整装业务。比如,近日,皮阿诺决定将20%股权转让予保利资本,双方有意向在定制家居产业链进行深度合作,拓展战略布局。

而有些房企则更青睐全屋硬件智能。比如,今年8月,美的置业旗下的睿住智能进行系统升级,宣布即将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相互打通,该协议由谷歌、亚马逊、苹果等共同推出,助力实现全屋智能单品的互联互通。

实际上,10月20日,财经网在北京大兴区新房市场走访过程中就发现,大兴星光城、御璟星城等项目已装配智能控制面板,可一键控制窗帘、冰箱、空调、监控等设备,实现单品的智能操作和互联互通。

此外,基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盈利、发展等多维度考量,市场上还衍生出了拓展家装业务的三种合作模式。

其中包括以保利资本入股皮阿诺为代表的经济支持模式。据皮阿诺官微显示,20%股权转让后,保利一方不会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公司管理团队不变,但自本次交易完成交割之日起6个月内,双方将商讨促使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其二是结盟合作模式。比如,10月25日,美的置业旗下的睿住智能与尚品宅配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睿尚,双方共同探索“智能”与“全屋整装”的结合。

此外则是整体性股权收购模式,颇具代表性的便是贝壳整体收购圣都家装,建立全新的被窝家装,向整装业务发起冲击。

而在IPG中 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房企进入家装行业,一方面体现其希望强化自身供应链和产业链,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房企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试图以产业链多元化来培育新业务的增长点。

不得不说,家装市场的前景是诱人的,但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房企遭遇流动性危机,已无力分身涉猎多元化业务。因而,纵观市场发展不难发现,与曾经行业整体一拥而上的局面不同,当下加码家装的动作也大多在头部房企中间展开。

其中包括保利、金地、美的、滨江、中梁等在内的企业动作频频。比如,今年,中梁地产与京东居家展开战略合作,围绕家居供应链产开深度合作;金地方面则是在广州推出了首个定制精装住宅项目,在新房项目中开启家装定制。


缺乏标准市场撬动艰难

而若从万科、链家2015年共同成立“万链”算起,房企布局家装领域已有7年时光。不过,数年来,房企在家装领域的布局虽未停滞,但却始终未能成功搅动家装市场。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分析称,从企业自身来看,房企过去虽然切入这一赛道,但并不太重视装修公司的业务。因为对于房企来说,开发卖房子的销售额和利润远远大于装修业务的,切入家装更多是为了和自己的精装修房业务产生关联。

中 国家具建材装饰协会秘书长胡中信则表示,无论是房企,还是中介、物业都曾涉足家装,但成功案例寥寥无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家装是一块大“蛋糕”,因而盲目地切入赛道,殊不知家装行业事实上“水很深”。

长期以来,装修都是一个专业度高、环节多、技术难度大且痛点多的行业。平安证券研报指出,传统家装存在流程冗长、计价不透明、质量参差不齐、搭配风格不统一、规范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

在胡中信看来,造成行业出现这些痛点的重要因素在于人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工长所带的小团队管理相对混乱。老师傅的手艺则更趋于稳定,但年轻人可能学三四年就开始单独接单,而会干不意味着干得好,不少人缺乏工匠精神。”

其次,之所以导致装修质量千差万别,还因为整体装修的行业标准仍是缺失的。例如,目前虽然有地板、木门、瓷砖的施工验收规范,但是粘贴剂、胶水等装修辅材的的标准是相当缺失的,不同的产品之间的规范无法相互制约。“比如装修完甲醛超标,那到底是地板的问题,木板的问题,还是粘贴剂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有效判定。”胡中信说道。

如今,这些痛点再次摆在房企面前。不过,已经有企业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试图着力解决。据财经网了解,在贝壳一赛道深耕多年的梁磊已经进入被窝家装担任总经理一职,正在摸索产业链流程,试图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制定出标准,进而线上化,同时借助丰富经验不断迭代贝壳一二赛道的协同模式。只是,究竟能否打通家装行业的壁垒,仍需时间检验。


竞争激烈机遇挑战并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精装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住房个性化装修的需求。特别是80、90、00后这批购房主力军,他们更加追求个性与独立。凭借对家庭居住空间、消费升级趋势的研究,房企在家装业务中更容易发挥出在项目开发中的品牌资源整合、批量采购、一致性风格等优势。

不过,房企切入家装赛道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平安证券所指出,挑战在于这对于企业软硬实力要求较高,跨界其他品类存在阻力,且当前主要玩家均有涉足整装业务,竞争趋于白热化。

目前,家装市场参与者众多,虽然行业集中度仍不高,但仍有欧派家居、索菲亚、尚品宅配等定制家居企业正在强势领跑家装赛道。而传统定制家居企业的优势在于,加码整装或全屋智能,是产业链的延展,而不是无基础的跨界。

平安证券认为,家居企业以全屋定制为核心产品搭售其他合作品牌品类,通过一站式满足消费者所有采购需求,可直接提升客单价、门店坪效、供应链渠道效率,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公司从装修最初的设计环节获客,把握品牌选择主导权,以单带单形成集群效应。并且,头部家居企业凭借产品端、服务端等优势应对或更加从容,且整装市场头部品牌倾向于强强联合。因而,平安证券预测,未来,整装业务或成为头部公司的主战场。


那么,房企又该如何参与竞争?

对此,梁振鹏建议,进入家装领域,房企首先要保证自身楼盘体系做精做透,能够保有一个好口碑。其次,面向零售市场,一定要把装修质量、装修标准、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做好、做规范,不能有粗放式建议的思维。“装修是个细活,行业赚钱的难度远远大于房地产,所以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而随着众多知名房企的加入,家装行业蛋糕虽然还在继续做大,但若想抢占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龙头,房企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