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涂企失信的代价无异于“踩雷”

|
2016年07月20日 10:49:27
|
34894 浏览
|
【铝博士网】 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被通报的失信企业名单上,被曝光的涂料企业高达46家。比第一季度出现在失信企业名单中的32家涂料企业的数量环比增长了43.75%,足见涂料行业信誉危机的严峻性。

    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被通报的失信企业名单上,被曝光的涂料企业高达46家。比第一季度出现在失信企业名单中的32家涂料企业的数量环比增长了43.75%,足见涂料行业信誉危机的严峻性。

    在涂料行业里,诸多的企业都会把诚信写入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中,但真正把诚信融合到现实的管理中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甚至很多涂料企业一边标榜诚信,一边却置法律法规、道德于不顾。导致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的真正原因,无外乎企业的利益至上主义。

    简单来说,企业的失信,表现在商业信用方面,主要是企业间相互拖欠赖帐;表现在资金信用方面,主要是拖欠贷款等;表现在商品信用方面,主要是企业和商家对消费者的各种欺诈和欺骗行为。反映在涂料行业里,就是受行业环境疲软的影响,企业因运营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不断等等因素,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或周转困难的问题,使各种违约,虚假,甚至欺骗性事件等屡有出现。

    这种在行业压力之下的企业短视行为,极其地损人又不利己。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企业受到商业道德的谴责,还会面临棘手的各类官司。而在消费者层面,就涂料企业而言,一旦发生了信誉危机,要想重新拾回经营道德底线,赢得消费者的再次信任实非易事。

    不仅如此,企业甚至还可能遭受法律的制裁和政策上的严厉限制,例如江苏省新出台的《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规定,对于出现在黑名单里的企业失信行为,将依法依规受到惩处,除了向全社会公开曝光,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一票否决”,还将在多部门联动中付出最大化的失信成本,包括新增项目的核准、土地使用、采矿权取得、政府采购、证券融资、政策性资金和财税政策扶持等受到严格限制或禁止。而且企业是否存在失信行为等相关信息,还将成为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虽然这只是地方性的法规政策,也不是针对的涂料行业,但谁又能保证与此类似的,惩罚涂料行业失信行为的政策不会出台呢。并且随着国家对信用评级系统和相关执行机构的建设完善,未来,对企业的失信行为的管控只会越来越严,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失信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而失信风险的增大,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涂料企业为眼前的利益铤而走险地行失信之举的行为显得毫无意义。因为对于传统的涂料行业来说,品牌的形象很多时候是靠口碑积累而树立起来的。所以企业一旦被官方爆出负面的信息,并被广泛的传播,会对企业的口碑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现在市场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与客户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消费者认为是可靠可信的品牌,他们才会去选择。因此,企业不要抱有“不将失信当大事”的侥幸心态,屡屡去挑战法规。而是应言行合一,真正地将诚信融入到经营的方方面面,才能达成打开市场,扩大经营份额的目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