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绿色建筑的三大思想和发展新动向

|
2016年07月16日 11:47:30
|
23261 浏览
|
【铝博士网】近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任王有为在行业专题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绿色生态低碳在建设事业中的实践》的行业报告。从其报告中得知,今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碳排放计量交易、绿色低碳教育宣传等将是我国绿色建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近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任王有为在行业专题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绿色生态低碳在建设事业中的实践》的行业报告。从其报告中得知,今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碳排放计量交易、绿色低碳教育宣传等将是我国绿色建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一、绿色建筑三大思想


1、被动式设计


    被动设计由英语Passive Building Design 翻译过来。被动式建筑设计就是顺应自然界的阳光、雨水、风力、气温、湿度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元素,少耗能或不耗能,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适用的室内环境,利用被动式方法调节室内环境。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春秋季节,自然通风完全可以在不消耗任何能量的前提下,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夏季应该区别对待,此时室外气温高于室内,自然通风会造成热风进入室内。但在夜里,建筑物可利用室外冷空气排除室内热量。

    自然通风实现原理——利用风压、热压、风压与热压相结合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多种形式。

    我最近翻看了一本有关国外绿色工程汇编的书,里面有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的典型案例。在这些项目中,建筑节能的措施有遮阳、冰蓄冷、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其中,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措施运用得最普遍。一定要用活这些措施。

 

2、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

  实施绿色建筑项目前,先决条件是搞清楚本土元素。

    建筑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不同地区的技术特色有所不同。 

    近日,住建部在审参与詹天佑奖评选的项目时,青岛的一个项目,材料上写的是夏热冬冷地区。青岛是寒冷地区。要是按照夏热冬冷来做工程分析,技术实施,肯定会误入歧途。


3、绿色建筑集成技术

 

    什么是集成?我们发现现在较多项目是技术的叠加。集成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科学逻辑地思维,做出决策。即针对不同功能建筑,科学合理地选用技术。比如采光,住宅建筑综合节能与照明能耗后,窗户要开得小一些;学校建筑,采光很重要,窗户就要开得大一些。要根据当地情况、建筑功能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技术、技术的配比等。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三大热点

 

    绿色:绿色化提法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上升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列的概念。

 

    生态:从2005年我国首提“生态文明”的概念,到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

 

    低碳:系世界范畴内各国共同关心的大事,环绕气候变化已连续五年举行政府首脑会议,直至APEC会议,中美签署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大局稳定。

 

三、绿色建筑发展新动向

 

  1、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住建部已经开了审查会,并递交了报批稿。最近接到住建部通知,将分四个行动小组到不同地区对我国城镇化的开展做调研。

    评价标准有五个创新点:

   第一,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设置了生态环境章节。其中强调了城市热岛效应和噪音两个新问题。

    第二,城市设计问题。过去城市建设强调空间美学问题,现在对城市功能越来越重视。为了规避城市病等城市暴露的问题,标准规定,一要编制城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文件;二要建立相应的城市设计专家评审负责机制;三是建立城市设计监督机制。

    第三,能源问题、碳排放。我在下面环节具体展开。

    第四,信息化建设,设置城区信息化系统章节。

    第五,产业更新。首次将技术性很强的硬标准与软性建设结合。绿色生态城区要搞绿色循环经济产业。

 

2、建筑工业化问题


    目前存在的三大误区:第一,重住宅,轻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第二,重PC(预制混凝土结构),轻装饰装修;第三,重产业化,轻工业化。

 

3、建筑碳排放计量

 

    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发改气候【2016】245号文件:到2020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冰冻灾害等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如何计算建筑碳排放?台湾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九大指标中有一项是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七个过程作为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基础:建材生产、建材运输、营建工程、日常能源使用、修缮更新拆除、废弃物处理。建筑碳排放就是这条产业链上发生的,只是不同环节轻重占比不一样。

    根据联合国环保署的统计资料,建筑使用环节碳排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比高达80%~90%。中国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建筑碳排放也专门做了一个课题,采用十几个项目做案例分析,其中只有一个案例除外,其他剩余的建筑运营期间碳排放占比80%~90%。可以作为今后建筑碳减排的一个参考。

    目前碳排放有三种表征方法:单位GDP碳排放、人均排放和单位地域面积的排放。

    在分析了50个代表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后,我们认为,不同城市碳排放的可比性存在障碍:一是城市性质不同,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综合型城市、旅游型城市这四种类型的城市并不具备可比性:二是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采暖季不同也要注意:三是要注意城市能源国家统一配送的城市。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抉择倾向是:一要提供碳排放清单,分板块(产业、建筑、交通)计算;二是提交三种碳排放参数是基本要求(碳排放三种表征方法);三是重点是建筑碳排放;四是自身前后比较是基础,同条件同性质城区相比较。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