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找矿潜力再升级

|
2016年07月13日 09:12:44
|
13021 浏览
|

 赤峰市有色金属成矿规律暨尾矿综合利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7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赤峰市有色金属成矿规律暨尾矿综合利用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会议在京举办。与会专家经质询、研讨一致认为,赤峰市提交的两个评审项目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充分,完成了项目立项的预期目标和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叶大年等专家参加了验收评审。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赤峰市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评审会议。

 据了解,此次“赤峰市有色金属成矿规律暨尾矿综合利用研究”两个项目均由赤峰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其中“赤峰市有色金属成矿规律研究”项目对赤峰地区的铅锌、铜、银、钼、锡等有色金属矿床开展了系统调研,对其中40多个典型矿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赤峰地区有色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热液脉型、夕卡岩型、斑岩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热水沉积喷流型。通过辉钼矿的铼-锇定年和岩浆岩的单颗粒锆石铀-铅定年,在赤峰地区划分出3个成矿期: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进一步确认了该区域内华力西期和印支期有色金属矿成矿作用的存在,为赤峰地区的进一步找矿开拓了新思路。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结合深部找矿成果,发掘出了赤峰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对后续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项目还以铜矿为主,提出了巴林右旗老龙沟铜靶区、黑山头铅锌靶区、阿鲁科尔沁旗小王家段铜多金属靶区、喀喇沁旗明安山铜靶区、元宝山区铜多金属靶区等6个找矿靶区,具有一定的地质依据。项目整体研究成果为赤峰地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赤峰市金属矿山尾矿综合利用与绿色管理”项目提出了开展金属矿山尾矿综合利用调查的流程模型,集成了对尾矿开展测试分析的技术组合,包括对尾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颗粒的粒径和组构三方面系统的定量分析,为后续处置和利用方案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同时,项目选取赤峰地区10座有色金属、铁、金等矿山,进行了系统的尾矿调查,提出了对矿山尾矿处置和利用的初步建议。并提出了金属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安全处置-绿色管理的工作模型,对5座典型矿山制定了示范方案,分别包括了有用金属的二次再选、有用非金属矿物的选矿分离富集、尾矿生产建筑材料、尾矿库的坝体加固、地下采空区回填和表面植生绿化等方面。为赤峰市金属矿山尾矿今后的综合利用-安全处置-绿色管理工作提出了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建议。

 赤峰市位于我国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结合部,在我国的矿产资源整体配置格局中起到从西向东、从北往南的转承枢纽作用。地质上,赤峰市受到古亚洲和环太平洋两大全球性构造——成矿域的叠加成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有色金属资源尤为丰富。进入新世纪,赤峰市矿业迅猛发展,从2002年的“夕阳产业”逐渐转变为当仁不让的经济龙头老大。2010年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近十几年,赤峰市相继发现了一大批新的有色金属矿床,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