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马鸿昌:进口废有色金属在短期内难以替代

|
2016年04月15日 10:31:36
|
21168 浏览
|
【铝博士网】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进口“再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我国资源匮乏现状所决定的,进口国外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成为弥补国内需求的重要来源。
  马鸿昌,研究员,曾服务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为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长期从事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环境政策研究,现为国际回收局(BlR)顾问。日前,就我国进口“再生资源”等有关问题,马鸿昌接受了本刊的采访。他认为,进口废有色金属作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原料的重要来源,其资源环境优势对我国再生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短期内难以替代。

  问:众所周知,再生金属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为何要进口国外废料进行再生利用还不大了解。请您谈谈进口“再生资源”对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影响。

  马鸿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进口“再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我国资源匮乏现状所决定的,进口国外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成为弥补国内需求的重要来源。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偏低的国家,主要金属矿产人均储量值不足全球的1/4。其中,铜和铝的人均储量分别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6和1/9,铜资源自给率不足20%。随着境外再生资源的大量进口,我国再生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1995年至2014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到8430万吨,其中2014年产量约1153万吨,相当于2000年产量的16倍。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的持续增长,进口废料功不可没。充分利用原生和再生两种资源、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成为我国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出路。

  问: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已经逐步成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现状如何?从国外进口再生资源的发展趋势怎样?

  马鸿昌: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达10多万家,从业人员逾1800万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等八大类别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470.6万吨,其中中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每亿元产值可安排就业500~800人,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据发改委统计报告,2013年我国共进口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废物原料5514万吨,货值337亿美元。2013 年数据显示,我国废钢铁利用量达857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铁3850万吨,社会回收废钢铁4650万吨,进口废钢铁约380万吨。我国国内主要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回收量达687万吨,进口实物量690万吨,我国废纸综合利用量为7301 万吨。其中,国内废纸回收利用量4377万吨,进口各类废纸2924万吨。我国废塑料综合利用量为2154万吨,其中国内废塑料回收量为1366 万吨、进口量为788万吨。以上统计数据表明,除废钢以外,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的进口量与国内回收量大致相当,进口境外再生资源己撑起了再生行业的半边天,为我国再生行业提供了大量再生资源,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问:近两年,对进口“再生资源”争议很大,一些人就进口再生资源大做文章,将进口再生资源称作进口“洋垃圾”。您作为行业资深专家,对此如何评判和解析?

  马鸿昌:对进口再生资源的争议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中国进口境外废物刚刚开始时,由于当时法规不完善,人们的环境意识差,回收技术落后,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有些地方进口的废纸中夹带大量生活垃圾,进口的废五金电器中夹带大量电子废料,进口的废塑料中夹带大量医疗废物,损害了进口废物的声譽。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进口废物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控制进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部对废五金电器类废物进口实行定点和圈区管理;制定了废物中夹带物的控制标准,质检总局对境外供货商和国内收货人实行注册登记;海关开展了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废物走私和倒卖废物的行为,采取这些措施后,回收企业进入园区规范化回收利用,污染物统一处理,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进口再生资源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这促使了进口再生资源的争论平静下来,这一平静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也是再生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好景不长,自2015年起又有人将进口再生资源称作进口“洋垃圾”, 大块文章诸如“垃圾围城”,“塑料王国”,“世界垃圾埸”等普天盖地,还配有影像资料等,可是明眼人一看,所谓的进口“洋垃圾”其实都是国内产生的废物。

  如何评判进口再生资源?有业内人士发表文章支持再生资源进口,如“进口再生资源,是耶非耶”,“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利多弊少”,“灭掉废塑料进口,国内塑料再生行业会好吗”等。首先要区分什么是“进口再生资源”和“进口洋垃圾”,进口国家允许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称作“进口再生资源”,进口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如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等才称“进口洋垃圾”。反对进口再生资源的理由之一是我国不能成为境外废物的处理场,这有损于我国大国的形象。其不知,根据国际上“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危险废物,对一般固体废物是自由贸易,欧盟成员国之间固体废物大量转移,加拿大大量进口美国废物,所以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进口再生资源”,一是补充了我国资源的不足,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充足优质的原料;二是缓解了环境压力,从源头上缓解了污染物大量排放问题,促进了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可节约2.5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17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6亿吨、固体废弃物排放50亿吨;三是推动了再生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再生产业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更多重视,而国家发改委倡导的在全国建设五十个城市矿产基地,也需要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作保障;四是再生产业的社会效益举足轻重。仅回收环节,目前全国已经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5000-6000家,90%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其次是推动生态文明,资源回收是打造生态、绿色产业链,构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五是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目前全球各地区都有回收行业的组织,会员企业从几百家到上千家,各协会之间交流活动频繁,每年都要举办1-2次年会和展览会,共同讨论国际回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促进贸易交流。

  问:长期以来,废五金电器成为不少企业进口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目前我国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现状如何?

  马鸿昌:废五金电器类废物包括废电机、废电线电缆和废五金电器等三大类。经过拆解可获得废钢、废铜、废铝等废金属和废塑料。研究表明,一吨废五金电器拆解后可获得97%上述有用物资,不可用的仅占3%,极大地补充了我国金属资源的不足。

  国家对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实行圈区管理,有效地实现了拆解企业进入园区规范化拆解、污染物统一处理、机械化拆解逐步提高。目前,国家批准的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有20家,每家投资金额都在8-10亿元,入园企业50-100家,进口量50-100万吨左右。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现状大大好转。

  自2014年起由于有色金属国内外价格倒掛,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导致园区内企业倒闭和撤离,进口量减少,目前部分园区内企业数量和拆解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

  问:您如何总体评价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业务?

  马鸿昌: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利多弊少。有利方面主要有四点。一是经济效益明显,补充了我国金属原料的不足。在拆解技术上,拆解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拆解突飞猛进,破碎机、铜米机、剥线机、热洁炉等层出不穷。研究表明,拆解一吨废电机可以得到70-75%的废钢,8-10%的废铜,12-16%的废铝,2%-3%的废塑料,不可利用物仅占3%;废电线电缆拆解后可得45-48%的废铜,50%的废塑料,3%左右的不可利用物;拆解废五金电器可获得5%-8%的废铜,6%-11%的废铝,70%-75%废钢铁,不可利用物仅占5%-6%。根据统计,我国从2002年到2014年十三年间,累计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7387万吨,占固体废物进口量的11%。累计拆解得废铜1926万吨,废铝878万吨,废钢约3353万吨,废不锈钢180万吨,废塑料1048万吨,不可利用物仅为288万吨。分别相当于减少1.44亿吨铁矿石的开采,节约了7650万吨铜精矿,减少了2980万吨铝土矿的开采,节约了1340万吨原油。资源再利用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极大地补充了我国金属原料的短缺。二是环境效益突出,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减少环境污染。环境效益体现在节能减排和减少二次污染两个方面。统计数据表明,从2002年到2014年13年间,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我国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累计节能5879万吨标煤,节水68亿立方米,少排固体废物67亿吨,少排二氧化碳2.2亿吨,少排二氧化硫751万吨。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贡献十分巨大。三是社会效益显著,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劳动力不足。再生金属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进口、回收、拆解、熔炼、加工、贸易、服务等各个环节,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直接就业人员达数十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人。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拆解利废的一些小城镇应运而生,如广东肇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环绕园区建设了住宅区,相应配套了商店、餐饮、学校、邮电、银行以及服务行业。再生资源行业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全球各地区都有回收行业的组织,如国际回收局、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中东回收协会、印度再生资源协会等;会员企业从几百家到上千家,各协会每年都要举办1-2次年会和展览会,共同讨论国际回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促进贸易交流。会议会展十分壮观,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协会之间相互派遣代表参会,并组织参观回收企业。每次大型会议可以促进贸易成交数十亿美元,极大促进了我国贸易发展。

  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倒卖批文和废物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甚止倒卖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小企业和小作坊。二是夹带走私现象依然存在,在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中,不管是集装箱还是散装船运输,其中夹带高品质货物的现象还是存在,逃避海关监管和走私现象屡查不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贸易,对废金属进口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欺诈偷盗现象常有发生,有的境外不法商人偷梁换柱,卖废电机却装水泥墩。集装箱货物也能在运输过程中被偷盗,造成贸易纠纷,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但以上这些现象随着监管措施的到位,也在不断的减少。据质检总局2013年报告,进口固体废物的不合格批次率已由2000年的0.56%,降为2013年的0.12%,2009年到2012年不合格批次率还不到1‰。通过高效的管理和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应用,进口废有色金属的环境风险不仅是可控的,也是能够避免的。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随着国家对废物监管力度的加大,回收企业的环境意识增强,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的“利”远大于“弊”。

  问:2015年12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下发第69号公告“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事第七类固体废物进口的企业反应强烈,褒贬不一。您如何看这个政策调整?

  马鸿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是根据国务院要求取消自动许可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审批工作,为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平稳、顺畅过渡,首先对现行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09年版)》进行了调整。对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短缺且根据经济技术条件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按照环境风险程度,分别列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和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对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其次,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作的修改——将“自动许可进口”修改为“非限制进口”;环境保护部不再受理和审批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申请  进口列入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目录的固体废物,必须经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 海关部门无需验核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

  这一改革措施,说明今后类似于废钢、废铜、废铝等进口不再需要审批,可以自由贸易。这无疑对进口企业省去麻烦的审批顺序和周期,节省了企业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受到企业的欢迎。但是,对进口废五电器类废物还需要审批,而且条件更严格。

  问:的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行业对资源性生产资料的需求日益高涨,国内相对短缺的自然资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外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成为弥补国内需求的重要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产业今后的发展,您有何好的建议?

  马鸿昌:进口再生资源作为我国再生行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其资源环境优势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短期内难以替代。当前,应科学研判废有色金属进口政策导向,跟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脚步,通过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更有质量的增长,为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应当鼓励再生资源的进口,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科学、合理、充分评估固体废物进口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优化进口品种,加强监管,简化程序,完善政策,继续对废有色金属进口给予扶持。

  为了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一方面我们要使政府部门和决策者了解到进口再生资源是我国再生行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其资源环境社会效益对我国再生行业至关重要,国内回收废料目前还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对原料的需求,进口再生资源短期内难以替代。另一方面,国内回收企业要及时考虑转型,一是要将国外进口和国内回收结合起来,并逐渐向国内囬收倾斜;二是向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转移。随着这种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人力资源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低、环保要求低的发展中国家将取代中国所丢失的市场及份额。

  总之,进口境外再生资源经过了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年实在不易,政府部门化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规范进口法规和标准,投资几十亿元在全国建设了二十个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机会,我们要珍惜它、扶持它,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马鸿昌,研究员,曾服务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为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长期从事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环境政策研究,现为国际回收局(BlR)顾问。日前,就我国进口“再生资源”等有关问题,马鸿昌接受了本刊的采访。他认为,进口废有色金属作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原料的重要来源,其资源环境优势对我国再生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短期内难以替代。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