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加速低碳转型 中国有信心

|
2016年04月05日 10:23:11
|
16505 浏览
|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逐步由“碳强度”控制向“碳总量”控制过渡。加速推进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但同时工业化进程、国际分工合作、城镇化进程与能源生产消费的新发展形势均带来低碳转型新契机。
  【铝博士网】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逐步由“碳强度”控制向“碳总量”控制过渡。加速推进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但同时工业化进程、国际分工合作、城镇化进程与能源生产消费的新发展形势均带来低碳转型新契机。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

  这是中国落实《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关于“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逐步由“碳强度”控制向“碳总量”控制过渡。加速推进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但工业化进程、国际分工合作、城镇化进程与能源生产消费的新发展形势均带来低碳转型新契机。

  更加节能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阶段。但传统工业化进程往往意味着高能耗、高排放。据统计,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万元GDP碳排放0.79吨,第三产业为0.47吨,而第二产业为1.19吨,其中高碳行业为2.4吨。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转折性变化,经济结构高级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位居三次产业首位。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超过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

  从产业内结构看,新兴产业增长较快,201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2014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0.6%,医药制造业增长9.9%。而六大高耗能行业,2015年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粗钢生产同比下降2.2%,为198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水泥生产同比下降5.3%,为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已实现了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的质的飞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最后冲刺期——“十三五”时期,中国加速推进低碳发展底气更足。

  更加合理的国际分工合作

  根据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国内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是该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一国将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出口的商品50%以上是农产品、燃料等资源性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也以轻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利用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价格低、环境门槛低等相对优势招商引资,成为“世界工厂”。这样的定位,使得中国在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同时遭受着巨大的生态逆差,“嵌入式排放”长期成为中国低碳转型的一大障碍。

  随着国内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与我有利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其中已实施12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国际产能合加速推进,高铁、核电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抢眼的“名片”,钢铁、有色、建材等产能开始规模化向外转移。

  由初级的“中国制造”转为高端的“中国设计”、“中国智造”“中国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9.4%上升到2014年的43.7%。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助力中国进一步深度参与世界产业分工,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实现加速低碳转型发展。

  更加低碳的城镇化进程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长期持续快速推进。2015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了7.7亿,城镇化率达到56.1%。城市已成为“区域增长的火车头”。但在创造出绝大部分GDP、财政收入、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巨大的“碳存量”积累压力与“碳通量”控制压力。

  目前,中国的建筑总规模已达到560亿平方米,在建工程面积约110亿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约50平方米。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已基本平衡。按照国际经验,进入这样的阶段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发生明显变化。有预计,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到零增长,之后几年大体上保持在0至5%区间。

  “要想富,先修路。”到2015年底,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突破397万公里,全国96%的县城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

  房地产市场“碳存量”积累逐步接近饱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碳存量”已具有较大规模的积累,城镇化新阶段为实现加速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契机。

  就汽车总量而言,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扩张的需求将明显收缩。更重要的是,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日益普及。到2015年底,全国建成的充换电站超过3600座,公共用充电桩超过4.9万个。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其中2015年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比上年增长4倍。绿色低碳交通的普及,有利于中国加强“碳通量”控制,是中国加速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更加清洁的能源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为中国套上了沉重的“高碳枷锁”。但自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去年发布的2013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中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6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40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程度仅为18%,处于勘探早期,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2015年,我国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已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五个装机容量排在全国前十名的水电站——糯扎渡、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锦屏二级水电站,均在2014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特高压电网建设,正在助推“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十二五”期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13.0%上升到2015年的17.9%。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开发清洁能源,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成为我国加速低碳转型的保障。

  方向已经明确,基础已经夯实。加速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十三五”节能减排指标,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承诺,中国有信心,能做到!

  (作者系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