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耗能企业掘金余压余热利用

|
2016年03月30日 09:55:31
|
18970 浏览
|
  【铝博士网】“济南热电利用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技术,每年可省煤9000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16800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硫86.3吨左右。” 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北郊热电厂副厂长董玉峰对记者表示,此技术采用“空塔顺流、平塔叉流+热泵”工艺,将脱硝、除尘、湿法脱硫后的饱和湿烟气通过“烟气降污余热深度回收系统”进行深度净化,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此项目不仅是国内,也是世界首例。

    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北郊热电厂只是当前企业余热回收实现节能减排的缩影。作为“变废为宝”利器,余热回收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钢铁、发电、水泥等行业存在着量大面广的余热资源,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因此,充分利用工业余热资源是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余热利用成企业投资热点

    “余热是没有回收的‘新能源’,利用新技术将余热制备成‘新能源’产品,走出企业,满足社会的日益丰富的能源需求,是余热利用值得尝试的新方法,且将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上海宝钢研究院饶文涛博士说。

      饶文涛指出,余热中以工业炉窑的废气余热为例,占到能源支出的约15%~35%,这些废气净化处理后是一种输送和使用方便、燃烧后又无需排渣和除尘、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优质余热资源。如果能将余热作为新能源的一个生活源来加以挖掘,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具备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以江苏永钢集团为例,永钢集团2#450平米烧结余热回收系统吨矿蒸汽回收量122.31kg/t、吨矿发电量20.66kwh/t,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系统采用了环冷机水密封装置、大烟道余热锅炉、环冷机双压余热锅炉、25MW补汽凝汽式汽轮机等多项新技术,在装备配置方面具有同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2015年,该系统实际回收蒸汽95kg/t、吨矿发电量16kwh/t,仅与行业内装备等级差的单位平齐,余热回收量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该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烧结余热攻关,蒸汽回收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蒸汽回收量超过100kg/t,3月15日~3月17日连续3天超过110 kg/t,3月16日更是达到122.31kg/t。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余热发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吨钢产生的余热总量约占吨钢能耗的37%,余热资源非常可观。这为余热发电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开展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其中余热余压的有效回收和利用是主要的节能降耗手段,市场空间巨大。” 饶文涛表示。

    高耗能行业余压余热利用市场广阔

    余热发电作为一项通用技术,不仅是水泥、玻璃生产线可以安装余热发电设备,其他如钢铁、冶金、化工这些高耗能行业将来都是余热发电行业的目标市场。

    一家专业从事余压余热回收利用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余压余热是在一定流程工业中,没有被充分利用,而被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

    “相比新能源开发而言,余压余热利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具有经济性强、投资小、见效快、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因此也受到国家的政策鼓励。余压余热作为最绿色的能源,其价值正在被逐步挖掘。”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耗能企业一直尝试在能源回收利用方面寻求突破。平煤神马集团旗下的首山焦化公司采用国内技术最先进、装机容量最大的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采用全新的焦炭降温工艺,改变了此前采取喷水降温方式冷却出炉焦炭的做法,并有效解决了焦粉腐蚀设备和污染大气的问题,既实现了清洁生产发电,又提升了焦炭产品质量。湖南博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内冷钢动力厂11台余热余压发电机组2015年全年共完成发电量6.0345亿千瓦时,首次突破发电量年产6亿度大关。这些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二次能源发电,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低温余热有效利用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有关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根据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应用现状和减排潜力,钢铁企业在低温余热综合利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应该作为企业提高余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主攻方向。

    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能源直接消耗中的绝对主力。据了解,目前除水泥行业外,其他高耗能行业还有很多低温废气余热排放点没有进行有效利用。以钢铁企业为例,600度以下的高炉余热和烟道废气基本都被浪费了。

    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由于水泥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各企业对于成本的关注度很高,这使得余热发电技术得以在水泥行业快速铺开;而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利润较为丰厚,应用余热发电技术的热情相对较低。

    近些年来,我国耗能企业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虽然有较大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包括副产煤气在内)等余热资源的回收率一般在90%以上,我国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足30%,比国外落后20%。

    “究其原因,主要是余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滞后,部分设备依赖进口,缺乏引进消化后的自主集成创新,回收的热能要么贬值,要么不稳定,无法满足用户对热源供应的要求,使得大量的低温热量派不上用场。部分企业规模小、产能低、装备落后,进口的余热回收设备投资大,回收余热资源得不偿失,影响了部分企业回收余热的积极性。” 在一次钢铁企业余热回收新技术交流会上,饶文涛说,由于我国用能结构是以煤为主,因此能源利用率低。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我为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制约不少中小企业节能技术落后,给我国钢铁工业节能与余能利用带来致命问题。因此我国钢铁工业节能与余热利用工作,应根据国情,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用能结构,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强化节能管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