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环保工程投资将超万亿 污水处理有望率先受益

|
2016年03月15日 09:16:34
|
18581 浏览
|
  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在记者会上,陈吉宁就当前水污染防治、治霾、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进展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详细解答。有专业人士测算,要实现节能环保“十三五”降低能耗指标,环保工程投资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这是巨额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市场机遇。本文特从污水处理、PM2.5、土壤修复等三角度梳理环保企业机会,供参考。

  污水处理有望率先受益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日前举行记者会,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去年4月份出台了“水十条”,共涉及35个方面、238项具体措施。目前已经有了细化的方案,出台了一批配套的政策,一大批治理的工程也陆续出台。

  公开资料显示,“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环保部预测,实施“水十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

  分析人士表示,一旦系列配套措施出台,将有利于促进污水处理市场扩容,也利好污水处理运营类公司,特别是创新的PPP模式有望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和便捷通道,污水处理行业将成为环保行业中最先受益的板块,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碧水源、巴安水务、国中水务、津膜科技、万邦达、中电环保、首创股份、兴蓉投等企业。

  PM2.5精细化趋势逐渐明晰

  从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率队进行专题调研,当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十条”;到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动修改这部法律;再到2015年听取了国务院的反馈报告,连续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草案进行审议;以及到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大气污染治理精细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晰。

  日前印发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任务中,提出要强化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

  分析人士认为,京津冀各省市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新目标,聚焦严控燃煤污染、工业污染防治、高排放车治理,将在煤炭清洁化利用、机动车尾气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利好大气治理相关上市公司。

  土壤修复行业迎来爆发期

  两会期间,即将出台的“土十条”受到了热议。业内人士表示,“土十条”或提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地污染治理,一旦落实每年土壤修复行业每年1000亿元到2000亿元投资空间开启。受此利好影响,土壤修复行业将迎来爆发时机。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