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保持现状付出的代价将会很高。”在中国欧盟商会今天举行的有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该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尽管从2007年到2015年,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列为重要议题,然而根本的改变并没有发生。
此次发布的报告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的8个行业——粗钢、电解铝、水泥、化工、炼油、平板玻璃、造船以及纸和纸板行业的去产能问题给出了多项建议。之所以没有谈及煤炭和房地产,伍德克表示,是因为欧盟企业没有更多涉足这两个行业。
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时,报告指出,有一些生产企业将产能过剩视为获取市场份额的机遇,相信自身能承受产能过剩风暴的企业,选择进一步扩张经营活动,并期望其他企业被市场淘汰。如果这一期望最终实现,这些企业将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可问题在于,尝试采用这种策略抵御产能过剩的企业数目众多。
“不能再玩猫抓耗子的游戏了。”伍德克表示,不到最后一刻很多企业都不愿放弃,因此,政府要负更多责任。
至于处理产能过剩问题中颇为关键的人员安置问题,他建议,一方面要通过社保等确保人们离开某个行业后仍能很好地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经过培训从夕阳行业转向新兴服务业。
报告还建议中国政府刺激内需,减少投资。为继续推动经济向国内消费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等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
此外,报告特别指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抑制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