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十三五”水安全“大考”中国面临八大“水问题”

|
2016年02月16日 09:42:29
|
18845 浏览
|
  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4。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最后五年,水资源能否支撑“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能否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进入倒计时的小康目标,让人感到治水之迫切。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治水成就,让人对此充满信心。如果“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能从目前的0.5~0.6提高到发达国家0.7的水平,一年就可以节约99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相当于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的2倍。

  但是,“十三五”期间,我国依然存在严峻的“水问题”。概括而言,未来中国面临的“水问题”大致有八:

  水环境堪忧: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不达标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3.8%,农村仍有约1亿人口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水污染蔓延:局部有好转,整体仍严峻,部分在恶化,从河流支流污染到干流污染,从地表污染到地下污染,从城市污染蔓延向农村,从陆地向海洋污染的趋势仍未遏制。

  地下水污染: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结构性缺水:我国600多座城市中,400多座城市缺水,13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水浪费严重:仅管道漏失即导致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

  重建轻管:污水处理厂的违规记录呈上升趋势。

  创新落地难:在控源减排、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各项技术方面有进展,但推广应用不力。

  机制仍不顺:环境制度、政策和机制还有不少亟待突破和完善的环节。

  就表面观察,上述问题反映了中国水环境的快速恶化,从深层分析,它折射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的历史。尽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起飞之初,中国即提出避免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遗憾的是,最终我们并未摆脱这一窠臼。中国为了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环境成本。

  也正是空前严峻的水现实与其他环境问题,促成了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的正式实施。备受人们期待的“水十条”也开始落实,这为未来治水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不过,由于治水存在跨流域、跨地区、跨部门等复杂现实,历史欠账大,新出问题多,要彻底理顺环境治理机制,形成治污合力以最终实现水环境的根本性扭转必然是一个漫长过程。

  正如受访专家指出,水污染防治不仅要统筹点源与非点源治理,还要统筹地表与地下、陆域与水域、流域与海域,系统考虑饮用水、地下水、以重点流域为核心的地表水、近岸海域、城市水体、湿地等水体,要统筹水质、水量和水生态,其间各种关系的梳理协调将是一个殚精竭虑的过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