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寻找工业固废的蓝海

|
2016年01月12日 09:43:28
|
23984 浏览
|
  岁末年初,雾霾几度触发红色预警,在造成雾霾的诸多因素中,工业固废常被忽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甚至吐槽:“哪个地区工业固废产量最多,哪个地区雾霾产生量就最大。”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工业固废的“威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统计,京津冀地区每年建筑用石灰岩质砂石料总消耗约6亿吨,基本通过开山炸石取得,据估算炸药爆炸排放大气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约相当于746万辆小汽车的年排污量,超过北京市全部机动车的排放量。

  如果工业固废可以有效回收利用,雾霾或许不会频亮“红灯”。然而,工业固废处置利用在我国却尚未形成产业,该领域甚至都不太被产业界关注。事实上,我国工业固废存量巨大,一个千亿元市场正等待着开启。

  千亿元市场待启

  “工业固废的产生和我们经济的增长几乎是同步增长的。”王琪日前公开表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产能发展的变化,工业废弃物的增速可能会降低,但过于巨大的积存量仍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工业固废主要指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固体废物,比如煤燃烧及发掘产生的粉煤灰、煤渣等以及矿产采掘废物、钢铁冶炼废物等。

  据了解,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在内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化工业集中的重点区域,也是工业固废高度集中的区域。2014年,这些区域产生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达23.7亿吨,历年的堆存量更是数字惊人。

  那么,全国到底有多少工业固废?答案并不十分清楚。“在我们国家的统计里面,贮存、处置和倾倒丢弃很难统计。”王琪表示,底数不清是我国工业固废产业的棘手问题,但保守估计,我国目前有60%的工业固废能够得到利用,反之也意味着,有将近40%的工业固废仍被丢弃。

  王琪给出一组供参考的数字:目前,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只有约18%;有色金属冶炼副渣中的赤泥利用率仅有4%;粉煤灰可作为商品出售,用于建筑材料,其综合利用率约为40%;对于危险固废领域,1亿吨左右的产量处置能力仅有3500多万吨。

  可以说,工业固废市场消纳能力远远不能抵消其产生量。王琪提醒道:“挖掘这些方面的潜力,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收益。”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将培育一大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水污染等多项城市问题,力争在2017年实现年消纳工业固体废物4亿吨,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

  危废处理炙手可热

  现如今,在国家政策“催化剂”的作用下,固废行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市场缺口较大的危废处理开始炙手可热。

  据了解,我国危废行业市场空间约8000万吨/年,然而国内危险废物设施核准处理量仅为3000万吨/年,处理需求和处置能力十分不匹配。

  东江环保总裁陈曙生估算,危险废物规范处理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至少有1500亿元左右的营业规模,约可以产生200亿元利润。

  不过,相较于其他环保细分行业,危废运营壁垒较高,行业里企业资质的申领非常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危废处置过程中涉及焚烧、化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企业技术要求也很高。

  陈曙生表示,相比于国外一些企业,我国危废处理在技术及装备上仍较为落后,一些焚烧处理装备在保障员工健康上还存在隐患。

  他还表示,由于危险废物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殊性质,在运输过程之中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风险。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跨境运输要进行审批,必须经过途经的一些省市地区的允许。

  东江环保技术总监胡玖坤则指出,危废处理建设周期很长,前期涉及土地选址、立项、环评、验收等手续,非常耗时,产能建设周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增长的速度。

  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危废产业市场缺口的增大,成为固废产业红海中的蓝海。

  陈曙生表示,如果没有专业化管理能力,这个行业仍会面临波折,所以,未来危废处理行业亟须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建立庞大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建立“废物产生者负责制”

  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市场需求意味着我国工业固废产业将迎来更为乐观的成长空间,固废处理工程、设备及设施运营等子行业都将进入高速成长期。

  不过,目前在工业固废领域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是工业固废的产地和市场往往不在一起。

  “废物产生以后推向社会,这样就造成一个非常怪的现象,比如,粉煤灰在东部地区可以出售,但在产量巨大的中西部,反而没有市场,企业也不愿意花钱去处理。”王琪表示,对于工业废弃物,也应该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即产废责任制。“如果没有这个制度,工业固废的问题很难解决。”

  不仅如此,要推动工业固废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上的安排必不可少。王琪建议,国家应建立合理、科学、可行的经济、技术和环境政策体系。

  另外,“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可能是出路之一。这也是‘十三五’国家积极推动的产业模式。”王琪建议可以将一般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建材等行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建材行业,有较大的固废消纳能力。另外,在地貌改造、填坑、土地复垦等领域,对特定的固废利用产品也有大量需求。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