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分析与展望

|
2016年01月08日 10:37:09
|
27321 浏览
|
  2015年12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发布了《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分析与展望—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5》。该研究是双方从2008年起,每年合作研究并发布的成果的延续,是连续出版的第八本年度报告。报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每年中国电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分析;第二部分为专题性研究,主要反映当年电力行业的减排热点或阶段性政策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对报告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2015年度专题研究着重对中国电力减排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展望。在我国现行的总量控制、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限期治理、排污收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中,有些制度存在理论上不明确、实践效果差的问题,有些制度单纯从某一种理论或者实践看是可行的,但多种制度并行时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而且极大增加了行政成本和企业成本。因此,梳理电力减排政策并加以分析,对中国环境保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分析与展望—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5》以现行减排法规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依法治国、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等新要求为依据,对主要的电力减排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在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解决的趋势下,提出建立以碳减排为核心目标的减排政策等建议。

    下面,我们简单摘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与您分享。若需要报告完整版本,请通过美国环保协会官方微信号与我们联系索取印刷版。具体方法请见文章最后。

    1中国电力减排现状

    装机容量及构成至2014年底,中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3.70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95%。其中,水电3.05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71%;火电9.2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15%;核电20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97%;并网风电96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20%;太阳能24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50%。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占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10.33%,水电、火电所占比重分别为22.25%、67.41%。


    发电量及构成2014年,中国全口径发电量5604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33%,人均发电量达到4097千瓦时。其中,水电106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83%;火电422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14%;核电133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48%;风电发电量159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55%。


    发电结构1.非化石能源发电截至2014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47亿千瓦左右,约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2.60%。2014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13771亿千瓦时左右,约占总发电量的24.57%。


    2.化石能源发电截至2014年底,纳入行业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统计调查范围的火电机组容量89557万千瓦,占中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的97.49%。调查范围内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12.5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7万千瓦。在调查范围内的火电机组中,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1.5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9.86个百分点,反映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机组自“十一五”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2014年中国煤电发电量是美国(2013年)的2.3倍、印度(2012年)的5倍、日本(2013年)的12倍、德国(2013年)的13倍、韩国(2013年)的17倍、俄罗斯(2012年)的24倍、澳大利亚(2013年)的25倍、英国(2013年)的31倍、加拿大(2013年)的52倍,凸显中国在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方面的压力。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现状2014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实现了 “十一五” 以来的最大降幅。2014年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降至62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降至62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750万吨目标要求。



    1.烟尘2014年,全国电力烟尘年排放量约为98万吨,比上年下降31.0%、比2010年下降38.8%、比2005年下降72.8%;每千瓦时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为0.23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11克/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0.27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1.57克/千瓦时。截至2014年底,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占全国燃煤机组容量的比重分别为77.3%、9.0%、13.7%。


    2.二氧化硫201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1974.4万吨,比上年下降3.4%;电力二氧化硫排放620万吨,比上年下降20.5%,与1995年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当;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1.4%,比上年下降6.8个百分点。2014年,每千瓦时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7克,比上年下降0.38克。


    2005年以来,中国电力行业脱硫装置快速增加,截至2014年底,煤电烟气脱硫装机达到7.6亿千瓦,其他机组为具有脱硫能力的CFB锅炉;烟气脱硫装机比重由2005年的14%增长至2014年的91.4%。


    3.氮氧化物2014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2078.0万吨,比上年下降6.7%;电力氮氧化物排放620万吨,比上年下降25.7%;电力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9.8%。2014年,每千瓦时火电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7克,比上年下降0.51克,下降25.8%。


    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6.87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74.4%,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82.7%。截至2013年底,美国1393台机组配置脱硝设施,容量达到3.37亿千瓦,占当年美国常规火电装机(7.74亿千瓦)的43.5%,其中,煤电脱硝比重约50%。


    4.供电煤耗“十二五”以来,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供电煤耗持续下降。2014年,全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319克/千瓦时,比2010年降低14克/千瓦时,燃煤机组发电煤耗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5.温室气体减排成效2005年以来,伴随发电结构及火电结构的优化,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2014年,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55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3.8%,比2005年降低18.4%;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645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7.6%,比2005年降低24.8%。

    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4年,电力行业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降低线损率等措施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率。其中,供电煤耗的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50%,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48%。


    2电力减排政策分析

  第二部分是今年报告关注的重点问题。它对电力减排的法律政策体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电力行业污染物减排政策和节能减碳政策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美国电力行业污染物控制政策作为借鉴,并展望了电力行业减排政策的发展方向和电力减排趋势。

    减排法规政策体系宏观分析中国的减排(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是伴随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以宪法为基础,环境保护综合法和单行法为核心,其他部门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包括环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和国际公约在内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综合系统。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法规政策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不属于《立法法》规定范畴的规范性文件、标准(技术规范)、国际环保条约等构成。

    电力减排政策体系分析污染物减排政策体系按法规层级分类:电力减排政策体系可以根据法规层级即从上之下分为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分类。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为例,主要涉及的不同层面的法规政策体系有: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法规政策体系

    按项目管理全过程分类从电力设施建设申请到投运生产再到稳定运行阶段的环保要求看,需要经过若干环保行政许可环节。事先包括:所在地省、市、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立项的文件;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二氧化硫总量文件;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单位组织专家对环评的评审;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的审批。事中事后包括:投运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监测单位的监测报告;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竣工验收的意见;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批复(部分项目不需要);排污许可证的申请等各种审批、确认文件;烟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装置联网及验收等。


    煤电项目不同阶段减排政策

    从管理者角度的管理政策分类按照《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电力企业的环保管理执法工作。但由于中国环境政策要求分类较多,对同一管理事项也有多项政策分类要求,煤电污染物减排政策可简化归纳为对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设施技术要求(运行要求)等,上述这些规定需要不同层级环保主管部门的不同处室(科室)来具体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主要政策要求及管制方式如下:

    节能减碳政策体系节能政策体系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的节能法规政策体系如下:


    减碳政策体系在碳减排法规政策方面,中国法制化建设逐步推进。目前中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推进低碳发展的相关法律主要依据相似法律及政治要求等,如《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基于这些法律和政治要求,中国政府针对减排目标、减排措施、减排支撑和考核等领域制定出台了多项低碳政策和技术要求。

    污染物减排、节能减碳政策分析及减排展望报告从环评、污染物总量和煤炭减量替代的角度分析了电力项目前期对污染物排放的预防政策;从“三同时”与竣工环保验收、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值、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费、排污许可、环保电价、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排污监测和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的角度阐述了电厂建设运行期的污染物减排政策以及违法责任;并对电厂在前期(建设)、中期(运行)和后期(守法)全过程的污染物减排政策做了分析。在节能减碳政策分析中,报告从上大压小、能效水平要求、固定资产能评、燃煤消费总量要求和节能技术设备要求等方面介绍了电力行业的节能政策;从目标规划、结构调整、产业技术、管理政策、市场机制、统计核算、电价政策和考核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对电力行业产生影响的减碳政策。报告对“十三五”期间的环保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国家将持续保持节能减排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继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各种行政措施,但节能减排工作思路相对于“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来说将有很大不同。对于电力行业,节能降碳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将实现快速下降、市场机制会在减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节能减排成本会不断升高、违法风险不断提高。

    3结论及政策建议

    主要结论

  1电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电力节能减排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电力污染物减排政策形成体系。

  4污染物减排管理贯穿电力生产全过程。

  5电力污染物减排政策需改革完善。

  6中国逐步形成电力碳减排政策体系。

  7美国电力气态污染物控制以《清洁空气法》为基础,在实现污染物排放快速下降的同时,达到了最经济的控制。

  8电力减排“十三五”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政策建议

  1充分认识电力发展对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作用。2完善以低碳发展为目标导向的能源电力法规政策框架体系。3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减排新机制。4整合现行各项减排政策制度,将排污许可建设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5依法科学开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完善标准支撑体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