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学院
  • 0
  • 0

为什么丰田在组长和操作员之间设立“班长”

|
2021-03-30 10:17:31
|
3698 浏览
|

  01

  为什么丰田在组长和操作员之间设立“班长”?

  大野先生在昭和二十年代(一九四五年)担任机械部的主管,当时组长之下都是直接进行生产的技能员,并没有线外人员或是班长的职位。

  当时的组长,负责结算组员论件计酬的工资,有权力,现场草莽性又强,被称为“老板”。即使是大野先生,也不容易对其下达作业指示。

  于是,大野先生从各生产线挑选出有思考能力、执行力与潜力的技能员,直接对这些人下达降低工时并提出减少浪费对策的指示,进而展开了改善。

  当有了改善的效果,可以用更少的人员生产的时候,“就将这些他直接指导、最优秀的技能员抽出线外”。

  从大野先生的作为当中,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对未来的远见、培育人才、启发动机、持续改善等人性掌握的卓荦。

  “线外人员”的说法就此开始。接着,大野先生活用了线外人员持续进行改善,随着改善对象的增加,担任改善的人员也随着增加。

  之后大野先生再从其中任命了“班长”,这些人被称为“大野班长”,但在当时昭和二十五、二十六年(一九五〇、一九五一年),公司的人事制度上并没有班长的职位;直到昭和二十九年(一九五四年),班长才被正式制度化。

  自此,开始有了“线外者、班长是‘改善的人’”此一说法,并且开始明确区分出技能员与班长的职责。

  另一方面,组长的责任则是订定标准,并且教导作业者、示范给作业者看、再让他们做做看、依次作业,让他们进行标准作业。

  而班长则是根据组长所督导的事项,进一步思考更好的方法,以便提出改善提案。我们称之为“破坏(改定)标准的人”。

  于是,组长是订定标准的人,班长是“破坏(改定)标准的人”。在丰田,标准是用来被改定的。维持(组长)与改善(班长)是最佳拍档。

  02

  我行我思

  大野先生创造出来的“线外者”、“班长”,并非就到此结束了。之后,他又召集了有制作装置、设备专长的人,将维修班制度化,建构了能够接受现场“改善期望”的小组。

  这群人原本就是在生产线上工作,因此可以很快根据现场的要求,制作出作业性良好的简易自动化装置、快速换模装置、可并行作业的许多设备与装置,对大野先生推动“丰田生产方式”的流动化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

  改善若能省人化(改善之后将人抽出,降低生产线的人数),也许有人会以省了一人为满足。

  但若能活用这抽出的一人进行改善,将可产生增幅效果;接着再抽出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将最优秀的人抽出生产线,效果就会愈来愈明显。

  规划新生产线的时候,一开始当然是活用这些线外人员,编成组长、班长、技能员的新组织,以展开生产准备作业,从制作装置开始,到料架、零件置场、护罩的制作等等。

  之后主要人物大都会留下来,进行后续的生产作业。

  我到机械部的时候,有大约三十名线外改善人员,苦思着如何针对简易自动化、困难作业的机械化、吃力作业的机械化,制作出可用的设备。

  制作这些设备所需要的零件设计图虽然要画出来,但组装图早已在这些人的脑袋里面。

  总之,他们可以很快制作出现场合用的装置。我想现在各位周边的设备或装置中,有许多也是以这样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吧。

  此外,他们在生产繁忙期,可以调入生产线参与生产,因此他们不会忘记作业性良好的设备或生产线的状况,而可反映在接下来的设备制作之中。

  体验了吃力或不容易做的作业之后,再回到改善的原部门,就可作为改善的题目,构筑更容易作业的生产线,其结果将连结到改定标准。

  这些人去支援其他部门时,也不会忘记自己原来的职责,而能带着锐利的改善眼光进行工作,更进一步促进流动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铝加网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铝加网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0757-85529962联系处理。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